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岳飞孙甫申经纬纲纪并特与补承信郎绍兴三十二年十月十八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掖垣类稿》卷二、《鄂国金佗续编》卷一三、《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七
敕某人等:善善及其子孙,《春秋》之谊也。
乃祖既信眉于地下矣,其可使汝曹尚与编氓齿乎?
各命一官,勉图报国。
可。
依韵和(原作苏,据四库本改)之翰对雪1049年10月 北宋 · 范仲淹
 押冬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江干往往腊不雪,今喜纷纷才孟冬
乃知王泽寖及远,益明天意先在农。
有年预可慰四海,大瑞且当闻九重。
况此湖山满清思,与君交唱若为慵。
宋之翰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
某到任以来,询访此邦贤者,窃闻公寡嗜欲,薄滋味,安贫守义,作诗有三百篇遗风,用明教化,极深钦仰。
年高德尊,不敢通姓名以勤动止,辄奉春酒,以介眉寿,且少见敬慕之意。
按:乾隆《温州府志》卷二八,同治五年刻本。
孙甫起居舍人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文恭集》卷一二
敕:王者言动,世有记注。
虽二史之任差弛,而一时之选愈华。
非得名流,不允清议。
具官某,学精识远,才美行方,辩论有馀,介特不挠。
擢在延阁,任之谏垣
鲠议谠言,未尝吐茹;
清规直质,不见缁磷。
屡易守符,再典漕事,风政弥举,器望益嘉。
差用久劳,稍迁右史
尚倚将输之旧,就虔褒擢之恩。
孙甫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三
博学强记,最熟《唐书》,准荀悦撰《唐记》三十篇,众咨其该要。
范仲淹可任馆殿,遂为校理
久之郁郁不适,白宰相求外官。
文彦博少时师事,于是参知政事,为从容言:「朝廷待君异常流,幸少安之」。
俄用为三司副使
彦博吁怅曰:「朝廷见待不同,乃以此耶?
吾宜去矣,愿知陕州」。
彦博曰:「学士资望出人,陕何足得?
但外戚有先求此郡者,政府已可之矣」。
曰:「政府固以吾为不若外戚乎?
何必陕哉?
取次一麾,吾去矣」。
邓州而行。
范仲淹守杭,为二浙转运使
仲淹礼貌殊厚,每不快,谓人曰:「希文为不知,则尝荐于上矣;
希文而知,则樽酒道旧,必使俗物参同,非美意也」。
尝至仲淹书阁,见其亲为尺牍甚多,曰:「何事于此」?
仲淹曰:「畴昔单平游分,今日不欲弃绝,且礼无不酬,故尔牵勉」。
曰:「已矣,公知不忘南都教授时交际,情地则足矣。
自公官达,则相于者皆佞人,挟诈图私,何足报复」!
论者以仲淹、甫语皆得理诣。
为人清率,平居对客纵论,忘景晷之迁。
屡掀幞头搔其痒,发松然被面,不加修正也。
陈绎西京留守推官,过叙别,欣然接膝,自酉及子,语才罢。
乃谢曰:「家人病,无能具酒者,谓君非餔啜徒,亦不自歉也」。
天明不设饭,自录小诗送行而已。
彦博既显,常少之,与人语及,必引袖掩面曰:「天下可羞,谁若文十四者乎?
遭时得君,其景迹乃尔,辱吾道甚矣」。
嘉祐二年卒,官止兵部员外郎
赞曰:德尚容而心戒褊,修性之通义也。
然容之敝,常以和易至乎卑污;
而褊者虽难与并为,要之不违乎清直。
故君子之道,不幸而不足,则与其污也宁褊,何可忽哉!
陈绎曰:「庆历时文学士者多矣,至于允蹈耿耿,不肯毫发苟合于世,未见如者也」。
《灌园集》卷一六。
请召还孙甫张环皇祐二年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包拯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蒙圣恩,擢预谏职,固让则有嫌疑之避,轻受则有忝冒之愧,进退失措,罔知宁处。
伏况谏垣之才,方今极选,用人之得失,系国之轻重,固不可不慎也。
臣窃见起居舍人、秘阁校理孙兵部员外郎秘阁校理张环,禀纯一之性,有端方之节。
危言笃论,可以正阙遗;
博学远识,可以备顾问。
欲乞特与召还,置之近列,则言路益广,公议允协。
丁度孙甫事乞辨明奏庆历四年冬1044年冬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三、《包拯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等窃闻翰林学士承旨丁度累上劄子,称于召对日奉圣旨面谕,右正言孙甫会上殿求入两地。
丁度乞赐辨證,至今未见指挥,物议喧然。
窃缘任用大臣,出于圣断。
丁度实曾上殿妄自求进,颇失事体,或孙甫所言虚诳,中伤近列,即乞各与辨明,特赐行遣。
丁度、孙俱处侍从之班,日被顾问,今互有论列,未辨曲直。
若朝廷姑务含容,不行降黜,则好进者无所警惧,言事者得以离閒。
疑惑圣听,隳紊朝纲,无甚于此也。
欲望圣慈将丁度累上文字,早赐降出施行。
孙之翰太傅(原校:一作博)登成都楼 北宋 · 张俞
 押词韵第三部
龊龊古之人,伤心广陵废。
遂弦芜城歌,半夜一挥涕。
纨随草衰,藻黼归尘翳。
魂石敛邱封,歌堂从水逝。
薰光杳沈灭,吞恨徒千岁。
我怀蜀国,祸乱若符契。
目览台城(四库本作殿)墟,心感君王世。
干戈日驰逐,狼虎争吞噬。
山河实天堑,城阙巍地肺。
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空馀万雉城,岌倚寒云际。
麋鹿玩苹阴,狐狸栖棘卫。
江汉含呜咽,岷峨抱迢递。
荒村烟花(四库本作火)遥,落日寒风厉。
因知市朝人,自古悲兴替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六)
右正言秘阁校理孙甫右司谏知邓州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武溪集》卷一○
敕:朕稽式治道,渴闻谠言,必求端直之士,以居谏诤之列,庶补阙漏,期于无过。
然而臣子之节,忠孝为本,厥有诚请,难于重违。
具官某,学通古今,识照治乱,智度纯粹,议论详正,文该史野,行周忠信。
早预书林之选,属讲容台之仪。
知其懿实,延登左右,有犯无隐,朕甚嘉之。
今以卜附先茔,愿守便郡,朕不欲夺人之恩以自助,是用增秩本省,分任要藩。
夫偃息而爱民,与夫从容而纳忠,其道一也,汝其勖之。
可。
右正言孙甫等加恩制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六、《武溪集》卷一一
敕:朕尊事上穹,升侑列圣,诚意蠲洁,明灵顾享,翕受福祉,被于区城。
具官某等,识理闳远,器量方正,咸自众多之选,缀于侍从之列。
或张旌而使绝域,以修邻欢;
或分虎而守乡邦,以便亲养;
或以节促召,而脂车在途。
虽阻侍祠之肃,岂忘均釐之典?
悉加勋赐,以表予怀,钦恩荣,更励而节。
可。
邓州孙之翰司谏(一)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河南先生文集》卷一○
之翰别久,未尝一日不来思。
直以德度服人,企仰之心,不能暂忘耳。
今幸会而复别,重以顾恤之意,笑语之乐,中怀悒郁,不啻向时。
乃知仰高之心,与怆离之情,各是一事。
古语「作恶数日」,此最得之。
到随当别作书。
邓州孙之翰司谏(二)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河南先生文集》卷一○
之翰别十年,所与游处,深相知者不数人。
其间不以疏近为间,毁誉为疑,同不为党,异不为嫌,如吾之翰者,益难其比。
向观之翰所论朋游,其亲若厚如某比者,亦复无几。
骤此相别,以某奉思之心,揆之翰相念之意,讵有已耶!
閤门朝堂嘉祐元年九月九日宿斋,欧阳永叔、张叔之、孙之翰命赋)1056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宫井固非一,独传甘与清。
酿成光禄酒,调作太宫羹。
上舍(夏校:当为银误)瓶贮,斋庐玉茗烹。
相如方病渴,空听辘轳声。
和诗送茶寄孙之翰1056年 北宋 · 蔡襄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
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味未忘情。
封题原是山家宝,尽日虚堂试品程。
孙之翰1056年 北宋 · 曾巩
 押鱼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孙侯腹载天下书,崔嵬岂啻重百车。
伏羲以来可悉数,孰若自作何有馀。
更能议论恣倾倒,万里一泻昆崙渠。
谁为胸中斡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
昔来谏官对天子,何秽不欲亲芟锄。
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
孙侯风节何所似,雪洗八荒看太虚。
亲如国忠眼不顾,旧若张禹手所除。
归来已绝褒贬笔,进用只调敖仓储。
合持《诗》《书》《白虎论》,更护日月金华居。
万世根深固社稷,百年旧叟休田闾。
素识孤生爱茅屋,久将老母求山砠。
秋归愿事九江获,夜出未倦安丰渔。
孔明苟欲性命遂,孟子岂病王公疏。
尘埃未得见此乐,太息一付西江鱼。
持礼北庭回示希元并寄之翰彦猷当世1055年 北宋 · 刘敞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肃承朝命谒穹庐,却卧空床涕满裾。
不敢复论天下事,更能重读箧中书。
男儿战死自无恨,国势倒悬谁为摅。
我本不来人强我,百年空使愧相如
丙申闰月扬州京师诸公别戊戌十一月受诏还阁首尾仅三年尔然原叔伯庸隐甫子奇公南清卿之翰昌言八人者皆已徂谢感之怆然作七言寄滑州正臣密学给事 北宋 · 刘敞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冠盖如云笑别时,亦知陈迹易伤悲。
归来未似钟山醉,零落多于邺下诗。
人事可怜驹过隙,秋风几许鬓成丝。
何须更听山阳笛,欲近西州涕自垂。
孙之翰知陜府 北宋 · 刘敞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山河晋表里,方伯陜西东。
昔重诸侯选,今烦太史公
固疑多直谏,不得久居中。
时论讥忧半,天心待考(自注:宣帝萧望之为郡,谕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
旌麾都护道,谣俗召南风。
偃息甘棠下,知君简易同。
孙之翰墓志后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八、《司马公文集》卷七九、《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七、《司马温公年谱》卷六
明道中,公在华州,光始以太庙斋郎得谒见。
皇祐中,幸与公同在馆阁
公于光为前辈,而光服公才,仰公德,不敢以同舍期也,然粗能熟公之为人。
元丰二年十一月,公弟子崇信察示光以欧阳公所撰公墓志,光读之,恍然如复见公,得侍坐于傍也。
蔡伯喈尝言:「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观欧阳公此文,其言公自初仕,以美才清德为时所重;
谏院言宫禁事,切直无所避;
在陕不饰厨传。
凡当官公论,不私其所爱,淡然寡所好,外和而内劲。
喜言唐事,学者终岁读史,不如一日闻公论。
此皆光亲所睹闻,当时士大夫所共知,可谓实录而无愧矣。
公名高于世,欧阳公以文雄天下,固不待光言而后人信之。
然岁月益久,识公者益寡。
窃惧后之人见欧阳公之文,以为如世俗之铭志,但饰虚美以取悦其子孙耳,故冒进越之罪,嗣书其末。
譬犹捧土以培泰山,匊水以沃大河,彼岂赖此以为高深哉,盖志在有以益之,不自知非其任也。
孙之翰唐史记后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八、《司马公文集》卷七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五、唐史论断·题跋、《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四、《文献宋事纪》经籍考、《山堂肆考》卷五九、《文献通考》卷二○○、《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七二、《司马温公年谱》卷六
孙公昔著此书,甚自重惜,尝别缄其稿于笥,必盥手,然后启之。
谓家人曰:「万一有水火兵刃之急,佗货财尽弃之,此笥不可失也」。
每公私少间,则增损改易,未尝去手。
其在江东转运使,出行部,亦以自随,过亭传休止,辄修之。
宣州有急变,乘驿遽往,不暇挈以俱。
既行,于后金陵大火,延及转运廨舍,弟子察亲负其笥,避于沼中岛上。
公在宣州闻之,亟还,入门,问曰:「《唐书》在乎」?
察对曰:「在」。
乃悦,馀无所问。
自壮年至于今,白首乃成,亦未以示人。
文潞公执政,尝从公借之,公不与,但录姚崇、宋璟论以谕之,况佗人固不得见也。
元丰二年,察自阳翟洛阳,以其书授光曰:「伯父平生之志,萃于是书。
朝廷先尝取之,留禁中不出。
今没二十馀年,家道益衰,大惧是书遂散逸不传于人,故录以授子」。
光昔闻公有是书,固愿见而未之得,得之惊喜,曰:「子之贶我,兼金不如,顾无以为报。
请受而藏之,遇同好则传之。
异日或广布于天下,使公之志业炜煌于千古,庶几亦足以少报乎」。